2022-11-28
是的,這個問題很直接。但卻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靈魂拷問。在不少人眼中,腦力勞動創造的無形資產,似乎是“附加的”,甚至是“可有可無的”。大家口頭上很重視。
真到了要出真金白銀的時候,總是很糾結。
堅持“優質優價”
是否真讓委托方吃虧了?
在廣告圈、咨詢圈,那些知名的大公司或者優秀的工作室,往往會這樣宣傳:
1. 不接受比稿,不參與招投標;
2. 單一項目不低于xxx萬,首付款最低60%;
3. 全案項目年費不低于xxx萬……站在甲方的角度看,這些主張,難免有些自我營銷的嫌疑——乙方就是乙方,付錢的才有話語權,輪不到乙方來定規則。但是,對于一家智力密集型企業來說,對合作方式和付費模式的堅持,確實有一定道理。從產業咨詢服務的角度出發:
第一,地方政府對產業咨詢的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,但是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卻十分稀缺。一家產業咨詢機構的精力有限,不可能什么活都接。
第二,基于成本和利潤空間的核算,產業咨詢服務的常規性項目,已經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收費體系。
第三,產業咨詢行業已經迎來優質優價的新時代,專業實力強大、出品質量過硬,就應該避免陷入低價競爭。
當然,在充分競爭時代,有高價就有低價。不過,站在招商引資的角度,產業規劃是關鍵的第一步——找到對的方向,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區域經濟發展走上正軌。
從某種意義上講,這也是一種低成本。
假如只顧眼前,為了在一開始節省幾十萬,后期很可能要多付出幾千萬,甚至上億元。
比如,某縣將全縣近二十個鄉鎮的產業規劃,打包給了某高校的規劃設計院,每個鄉鎮十萬元,要求所有規劃兩個月完成。成本不算高,全縣也就二百萬。
可這樣草草拿出來的規劃,會是什么水平呢?
善于“換位思考”
讓團隊的服務質量最大化
曾經,一個產業園區邀請我們參與產業規劃、空間規劃的競爭性比稿。對方的需求很明確,希望從中選擇更好的規劃思路,更合適的服務價格。他們是這樣說的:
保證不讓你們白干,即便最后沒用你們的方案,成本費也一定付給你們。而且后期的招商運營,肯定優先考慮你們。
事實上,對方的項目總投資很大。
但是,從一開始就想用這樣的方式節省產業規劃的費用,我們只會對后續合作更沒信心。
市場需求很大,何苦要糾纏于此呢。
其實,產業規劃與各地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、歷史人文息息相關,必須經過扎實調研、深入考察、反復推敲,才能拿出符合實際的方案。
團隊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精力,真正用于客戶真誠的委托,而不是損耗在繁雜的流程與建立信任的考驗上。
這正是經過換位思考,站在地方政府、產業園區的角度看問題,從而得出的結論。當然,打鐵還需自身硬。
自身的產業研究能力,以及與之配套的招商落地能力,必須千錘百煉,不斷革新。
否則,拿什么去贏得客戶的信任呢?
達成“戰略共識”
把價格問題擺到桌面上談
在一次合作洽談中,當地的國有平臺公司反復以各種理由討價還價,遲遲不能達成共識。
照這樣下去,合作非得黃了不可。
無奈之下,我們只好又找到縣委書記溝通。
在書記的統籌安排下,我們和國有平臺公司的高層展開了新一輪溝通。
原來,他對我們的工作思路有很多疑惑和不解,甚至不認同。
針對領導提出的問題,我們一一做出了詳實、細致的回應,合作也得以順利推進。
后來,他對我們說了這么一番話:
如果不折不扣執行原方案,但是實現不了預期效果,擔心后期審計過不了。如果放著不推動,又有違「規劃引領、工業強縣」的行政指令,左右為難!
我們的分歧,真的是服務收費的問題嗎?
絕對不是。
我們真正的分歧,是認識和把握戰略目標與實踐途徑的分歧。
換句話說,我們沒有達成戰略共識。
在這種情況下,“討價還價”成了擋箭牌。
對方出于禮貌才拋出價格問題,因為價格談不攏而不能推進合作,彼此都不需要負責。
所以,在談價格之前,更重要的是戰略問題的對話——從有什么到缺什么,從要什么到為什么,從做什么到怎么做……
達成共識后,價格問題是可以擺在桌面上的。
為智慧買單
為希望和未來定價
回顧我們的產業咨詢服務案例,不乏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經典項目。
從京津冀、長三角到粵港澳大灣區,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,我們有幸參與這些地方的經濟建設,用智慧創造希望和未來。與服務本身帶來的收益相比,為各地創造新的發展機會,進而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樣本,帶來的愉悅和自豪超過了一切。
為智慧買單,是尊重知識的開始。只要從可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出發,肯定可以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。
作為一家智力密集型招商服務機構,我們的智慧成果值得尊重,我們也同樣需要大智慧。每一次產業咨詢服務,都要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,而不是徹底遵循生意邏輯。唯有如此,才是對自身知識的最大尊重。
這是在為希望和未來定價。
在線客服
電話咨詢
400-115-0199
掃碼關注
返回頂部